尚农乐耕 生生不息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3-15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发挥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,推进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,健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。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经验。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,实现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网络化。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成效。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,加强第三方督导及评价机制。完善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。

    (二)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,提高师资队伍水平

   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坚持把师德作为引进教师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。

    培育引进国家级别教学名师、农林类重点建设专业急需拔尖人才。扩大教学名师队伍规模,培育或引进国家级别教学名师,培育国家级别教学团队和市级专业教学团队。加大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力度。特设岗位聘任知名教授和专家,加大海外名师项目申请力度。

    加大中青年教师引进与培养力度。依托市教育部门培养计划项目,提升中青年教师核心竞争力,培育中青年拔尖人才。完善青年教师“导师制”和“带教制”,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、进修、访学、优青培养项目,扩大教师对外交流的规模。

    培育高水平“双师”结构专业教师队伍。以“校企共建”为突破口,创新“双师”结构教师团队建设模式,支持和鼓励教师产学研践习。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,吸引企业家、科技人才和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及能工巧匠来校兼职。

    (三)突出科研成果转化,提升社会服务影响力

    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。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开展校校、校企、校所的协同研究,鼓励开展解决实训基地生产实际问题的具体研究。搭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平台,成立以校内师生员工和企业经营者为主要成员的经营实体。鼓励教师科研成果转让或转化,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处置和收益分配改革,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奖励制度。

    提升技术服务、培训及继续教育水平。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和团队建设,积极开展科技咨询、技术培训、现场技术指导等为农服务活动,不断提升科技服务社会、服务“三农”能力。积极参与农林类职业工种的开发、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。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,服务农村基层干部、农业一线科技人员和社会人员的学历和综合素质提升。积极开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“三农”服务工作。

    (四)不断提升办学条件,提高校园综合保障水平

    根据学院各校区的资源和条件,确定功能定位。以建设“四位一体”的校园形态为指导,进一步推进农林文化景观带规划建设。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建设工程,创建节水型校园。创新“耗能清晰化、管理数字化、消耗合理化”的管理模式。

    构建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平台,形成实时动态、快速响应的管理机制,实现各类资源信息化、规范化、精细化管理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。制定学院内部控制手册,完善“阳光财务”,引入第三方参与监管学院财务及内部控制。后勤管理实现以服务质量、安全责任、财务核算等KPI绩效考核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。

    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,主校区与各分校区实现网络互连。建设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,创建云安全服务体系,保障学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。推进“互联网+”高校服务和管理创新,建立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大厅。构建移动智慧课堂;推进信息资源中心建设。

    (五)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,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

    以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章程》为根本依据,不断健全决策机制,完善党委会和院务会工作机制;按照“三重一大”事项清单,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;建立决策咨询机制。实行行政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。建立规章制度“废、改、立”工作机制,监督制度运行。

    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。规范教职工代表大会、学生代表大会运行,发挥其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作用;完善党务公开、信息公开机制;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对学院管理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,充分调动学院师生员工参与学院深化综合改革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深入推进学术权力规范运行。完善“学术立校、教授治学”的学术治理体系,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;完善学术委员会委员遴选和淘汰机制,明确学术委员会权责,不断提升学术委员会委员履职能力。

    完善行政运行体系。深化校内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,优化机构设置,理顺部门职责,规范工作流程,逐步实行“限时办结制”及“责任追究”等一系列提升行政效率与质量的制度。

    登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对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而言,改革的道路,只是刚刚开始。精彩,仍在继续……